共计 1785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安中调气丸:和胃降逆,化痰理气之剂
安中调气丸源自《古今医鉴》卷五,是中医治疗翻胃痰膈病症的经典方剂。它通过多种药材的巧妙配伍,起到和胃降逆、化痰理气的作用,对改善脾胃功能及相关症状有着显著功效。
一、处方解析
- 广皮(陈皮):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其所含的挥发油等成分有助于促进脾胃的气机运行,增强消化功能,同时能化解痰湿,减轻因痰湿阻滞脾胃导致的不适。
- 半夏(姜制):具有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的作用。经姜制后,其毒性降低且止呕效果更佳,可有效缓解因痰湿上逆引起的呕吐症状,为调理脾胃气机的关键药物。
- 白茯神 :宁心安神、利水渗湿。在方中辅助调节因脾胃不和导致的心神不宁,同时其渗湿作用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,减轻脾胃运化水湿的负担。
- 白术(土炒):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。土炒后的白术增强了健脾止泻的功效,能有效改善脾胃虚弱、运化无力的状况,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运化。
- 枳实(麸炒):破气消积、化痰除痞。麸炒后的枳实药性相对缓和,可协助调理脾胃气滞,消除胃脘胀满、痞闷等症状,与白术配伍,一补一消,使脾胃气机得以顺畅。
- 苏子(炒):降气化痰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。在本方剂中主要发挥降气化痰的作用,帮助肃降上逆的肺气与胃气,使气逆得平,痰湿得降。
- 川芎 :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。其活血之力可促进脾胃局部的气血运行,改善因气滞血瘀导致的胃脘疼痛等症状,且川芎的行气作用有助于其他药物发挥药效。
- 当归(酒洗):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、润肠通便。酒洗后的当归增强了活血通经的功效,在调理脾胃的同时,可兼顾因脾胃病久导致的气血不足,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。
- 白芍药(盐、酒洗,炒):养血调经、敛阴止汗、柔肝止痛。盐与酒洗炒后的白芍,既能滋阴养血,又能柔肝缓急止痛,可缓解因肝气乘脾或脾胃阴虚引起的疼痛不适,对脾胃有滋养和保护作用。
- 木香 :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。其芳香气味能行脾胃之气滞,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有效缓解脘腹胀痛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为调理脾胃气滞的常用药物。
- 甘草(炙):补脾益气、润肺止咳、清热解毒、调和诸药。炙甘草在方中不仅能增强脾胃功能,还能调和其他药材的药性,使整个方剂的药效更为平和、持久。
- 香附 :疏肝解郁、调经止痛、理气宽中。经长流水浸三日并洗净炒黄后,其疏肝理气之力得以增强,有助于调节因情绪不畅导致的肝郁气滞,进而改善脾胃的气机运行,因肝木疏泄正常对脾胃的运化功能有着重要影响。
- 神曲(炒):消食和胃。可帮助消化食物积滞,促进脾胃对食物的腐熟与运化,减轻脾胃负担,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。
- 黄连(姜汁浸,晒干,猪胆汁拌炒)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。姜汁浸可缓和其苦寒之性,猪胆汁拌炒增强了清热之力,在方中主要用于清除脾胃中的湿热之邪,防止湿热蕴结导致的病情加重。
- 白豆蔻 :化湿行气、温中止呕。可化解脾胃中的湿浊之气,促进脾胃气机的运行,同时能缓解因湿阻中焦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,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。
- 萝卜子(炒):消食除胀、降气化痰。炒后的萝卜子可增强其消食化痰的作用,有助于消除脾胃积滞、降低胃气上逆,改善胃脘胀满、咳嗽多痰等症状。
二、制法与用法
- 制法 :将上述药材研磨成极为细腻的细末,然后以竹沥、姜汁打神曲为丸,制成如绿豆般大小的丸剂。竹沥清热化痰,姜汁温胃止呕,二者与神曲共同作用,不仅有助于药物的成型,还能增强方剂化痰和胃的功效,使药物在体内更好地发挥作用。
- 用法 :每次服用 80 丸,不拘时间,用白汤(白开水)或清米汤送下。白汤送服方便快捷,清米汤则具有滋养脾胃的作用,可在送药的同时进一步保护和调养脾胃,促进药物的吸收与运化,使方剂能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、化痰理气的功效,缓解翻胃痰膈症状。
三、功能主治
本方剂主要用于治疗翻胃痰膈。翻胃,即反胃,表现为饮食入胃后,良久复出,或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;痰膈则是由于痰湿阻滞于胸膈胃脘之间,导致脾胃气机不畅,出现胃脘痞闷、胀满、疼痛,呕吐痰涎,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。安中调气丸通过上述多种药材的协同作用,一方面调理脾胃的气机,使其升降有序,消除胀满、呕吐等症状;另一方面化痰除湿,清除体内痰湿之邪,改善脾胃的运化环境,从而达到治疗翻胃痰膈的目的,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与健康。
身体不适时请至正规医院就诊!勿延误!
文章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!仅作爱好者休闲。
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,非医药行业,不看病、不卖药、不授课、不参与任何商业!
正文完
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